「小林村滅村事件之始末」心得感想
(二)小林村滅村事件之始末
演講者:財團法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方儉 先生
聽了方儉先生在上課給予我們的震撼教育,讓我想起曾經在Discovery看過一個紀錄片「日本阪神大地震」,這個專輯是為台灣921大地震十週年所做的紀念專輯,除了想傳達給國人地震的相關資訊之外,也讓台灣人民知道在遇到重大災難時,其他國家的政府與專家是如何發現問題、了解問題並解決問題。
看完當下,內容感到非常震撼,因為位在板塊交錯的地震帶上的日本,非常注重地震的防震措施,所有的住宅與公共建設防震係數都必須要符合政府嚴格的規定,然而一場芮氏7.2地震所釀成重大災害, 卻好似說明人不可能勝天,導致上萬人死傷,幾十萬人無家可歸。但災難發生了,若沒有記取教訓,日後必然發生的災害將無法預期。因而Discovery將其背後原因為何?政府及民間如何救援?都在這個紀錄片裡呈現。片中說明了一場完美災害所形成的原因:(1)專家的錯誤認知:當時一般日本學者認為關西地區不可能有大地震發生,導致該地區缺乏足夠的防範措施和救災系統(2)政府的施政方向錯誤:政府在設置交通要道的高架橋及隧道前未進行環境評估,導致地震發生時,隧道受損嚴重,影響了搜救速度(3)承包廠商失職:施工單位在高架橋的橋墩處並未做謹慎的評估,導致接縫脆弱,無法承受強烈地震的衝擊(4)當地建築的形式未考量與環境的結合:當地密集的木造建築因瓦斯外洩的火苗而引起連鎖性大火,許多人因木造建築倒塌逃避不及,而葬生火窟(5)時間點:地震發生在凌晨,許多人都在睡夢中無法逃生,一場完美的災難,就在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下發生。
阪神地震發生後約三週,人民大致已從驚慌中甦醒,朝野一致的目標就是檢討這次教訓的盲點以及如何著手復興。綜觀日本全國沉著應變,守法忍耐與守望相助的精神深得世人讚佩,日本有戰後復興經驗,人民又很勤奮,國力經得起挑戰,災後十日即開始日夜進行住宅、交通、產業復興與都市重劃等的災區重建工作,現在已恢復原貌。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直接引起了日本對於地震科學、都市建築防震、交通防震的重視。而這場教訓,對日本來說是一場生命的教育,也讓他們對地震更加了解,才能造就現在的地震強國。
反觀國內,每遇天災人禍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都是一樣的,絲毫未有所改進。就以台灣的九二一地震來說,這中間的任一個環節,從九二一地震迄今討論很多,實際行動卻遠遠不足。再加上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型態,災難規模與影響遠超乎世人想像,這也是八八水災帶給國人如此大震撼的原因。
八八水災是一場完美災難,但在許多政客與媒體渲染下,水災的真相已經被模糊了。因此我要綜觀說明八八水災所形成的背後原因(1)專家的錯誤認知:在開挖越域引水工程前,政府單位的專家高估工程的價值性,只有部分專家提出工程有效性的質疑(2)政府的施政方向錯誤:在部分專家、環保人士與居民提出質疑後,也沒有實際做環境評估,就貿然簽署同意書執行這項工程,並私下與承包商有所勾結,圖不法之利(3)承包廠商失職:承包商所使用的方式是以會破換環境的爆破工程進行施工,在沒有做嚴謹的環境評估下,山區的土壤與生態被破壞殆盡(4)當地的開發未考量與環境的結合:由於當地是山區,過度開發造成水土流失的問題(5)時間點:八月八日是父親節,許多人回家過節,更是造成多人傷亡的原因。「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劃」在沒有周詳的規劃就進行開挖工程,成為這次水災最有嫌疑的幫兇,而政府在天災發生後,亟欲掩埋證據,連真相都不願意給人民,使人民的身家性命毫無保障。在環境保護的議題當道之下,政府是否應該要重新思考怎麼樣才能讓台灣環境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而不是只在國際媒體做做秀,欺騙台灣的人民。
上完這堂課程,我終於明白,為何一開始方儉先生要大家先想像所謂的「完美災難」是甚麼?因為事出必有因,每一場天災火造成的人禍,都是由於人類的傲慢與環境的反撲的後果。我認同老師對八八水災並非天災而是人禍的觀點。如果政府少一點私心,多一點思考與執行力,事前多做一些實地環境評估,並真正的深入地區去探勘研究,而非空泛的紙上規劃作業,縱使天災發生,也能將人禍發生的機率降至最低。這堂課讓我更認識台灣在地的人文環境,念設計的我們應該要對土生土長的環境多一點認識與關懷,並發揮做研究的精神,把事前評估階段的環節了解透徹,在將設計落實於生活上,而不是只有紙上空談的不切實際,期望自己未來有能力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也為地球盡一份保護的力量。
演講者:財團法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方儉 先生
聽了方儉先生在上課給予我們的震撼教育,讓我想起曾經在Discovery看過一個紀錄片「日本阪神大地震」,這個專輯是為台灣921大地震十週年所做的紀念專輯,除了想傳達給國人地震的相關資訊之外,也讓台灣人民知道在遇到重大災難時,其他國家的政府與專家是如何發現問題、了解問題並解決問題。
看完當下,內容感到非常震撼,因為位在板塊交錯的地震帶上的日本,非常注重地震的防震措施,所有的住宅與公共建設防震係數都必須要符合政府嚴格的規定,然而一場芮氏7.2地震所釀成重大災害, 卻好似說明人不可能勝天,導致上萬人死傷,幾十萬人無家可歸。但災難發生了,若沒有記取教訓,日後必然發生的災害將無法預期。因而Discovery將其背後原因為何?政府及民間如何救援?都在這個紀錄片裡呈現。片中說明了一場完美災害所形成的原因:(1)專家的錯誤認知:當時一般日本學者認為關西地區不可能有大地震發生,導致該地區缺乏足夠的防範措施和救災系統(2)政府的施政方向錯誤:政府在設置交通要道的高架橋及隧道前未進行環境評估,導致地震發生時,隧道受損嚴重,影響了搜救速度(3)承包廠商失職:施工單位在高架橋的橋墩處並未做謹慎的評估,導致接縫脆弱,無法承受強烈地震的衝擊(4)當地建築的形式未考量與環境的結合:當地密集的木造建築因瓦斯外洩的火苗而引起連鎖性大火,許多人因木造建築倒塌逃避不及,而葬生火窟(5)時間點:地震發生在凌晨,許多人都在睡夢中無法逃生,一場完美的災難,就在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下發生。
阪神地震發生後約三週,人民大致已從驚慌中甦醒,朝野一致的目標就是檢討這次教訓的盲點以及如何著手復興。綜觀日本全國沉著應變,守法忍耐與守望相助的精神深得世人讚佩,日本有戰後復興經驗,人民又很勤奮,國力經得起挑戰,災後十日即開始日夜進行住宅、交通、產業復興與都市重劃等的災區重建工作,現在已恢復原貌。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直接引起了日本對於地震科學、都市建築防震、交通防震的重視。而這場教訓,對日本來說是一場生命的教育,也讓他們對地震更加了解,才能造就現在的地震強國。
反觀國內,每遇天災人禍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都是一樣的,絲毫未有所改進。就以台灣的九二一地震來說,這中間的任一個環節,從九二一地震迄今討論很多,實際行動卻遠遠不足。再加上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型態,災難規模與影響遠超乎世人想像,這也是八八水災帶給國人如此大震撼的原因。
八八水災是一場完美災難,但在許多政客與媒體渲染下,水災的真相已經被模糊了。因此我要綜觀說明八八水災所形成的背後原因(1)專家的錯誤認知:在開挖越域引水工程前,政府單位的專家高估工程的價值性,只有部分專家提出工程有效性的質疑(2)政府的施政方向錯誤:在部分專家、環保人士與居民提出質疑後,也沒有實際做環境評估,就貿然簽署同意書執行這項工程,並私下與承包商有所勾結,圖不法之利(3)承包廠商失職:承包商所使用的方式是以會破換環境的爆破工程進行施工,在沒有做嚴謹的環境評估下,山區的土壤與生態被破壞殆盡(4)當地的開發未考量與環境的結合:由於當地是山區,過度開發造成水土流失的問題(5)時間點:八月八日是父親節,許多人回家過節,更是造成多人傷亡的原因。「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劃」在沒有周詳的規劃就進行開挖工程,成為這次水災最有嫌疑的幫兇,而政府在天災發生後,亟欲掩埋證據,連真相都不願意給人民,使人民的身家性命毫無保障。在環境保護的議題當道之下,政府是否應該要重新思考怎麼樣才能讓台灣環境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而不是只在國際媒體做做秀,欺騙台灣的人民。
上完這堂課程,我終於明白,為何一開始方儉先生要大家先想像所謂的「完美災難」是甚麼?因為事出必有因,每一場天災火造成的人禍,都是由於人類的傲慢與環境的反撲的後果。我認同老師對八八水災並非天災而是人禍的觀點。如果政府少一點私心,多一點思考與執行力,事前多做一些實地環境評估,並真正的深入地區去探勘研究,而非空泛的紙上規劃作業,縱使天災發生,也能將人禍發生的機率降至最低。這堂課讓我更認識台灣在地的人文環境,念設計的我們應該要對土生土長的環境多一點認識與關懷,並發揮做研究的精神,把事前評估階段的環節了解透徹,在將設計落實於生活上,而不是只有紙上空談的不切實際,期望自己未來有能力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也為地球盡一份保護的力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