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 Park Hotel * 小品旅舍&遊民安置方案


還記得上個月無意間看到一則新聞
"沒錢租房子,住在涵洞裡"
一個遊民平日以河堤護岸的涵管為家
外出爬繩索
夜晚再鑽進洞裡睡覺
讓人不驚膽鎮心驚
訝異涵管竟能當個窩...

其實人的本能潛力是無窮的
平日住慣公寓華廈的我們
怎麼能想像住在涵管的感覺
但看到這則新聞
在同情遊民處境的同時
卻讓我有種"這個人真是太有創意了"的想法產生

雖然我沒有繼續延伸思考下去
就在某日看了"微建築"一書
發現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已有這樣的創意設計出現-
Das Park Hotel

位在奧地利林茲的某座公園
所謂的"公園旅館"在此誕生
建築師Andreas Strauss
將混凝土排水管設計成一間間充滿設計感的房間
類似黑川紀章的膠囊旅館
燈具 毛毯 床墊一應俱全
房間的盡頭還有藝術家Thomas Latzel Ochoa繪製的壁飾
提供旅客 背包客 情侶用的房間
只要上網預訂付款後
就能得到一個密碼得以進入房間
離開後在留下自己認可的價錢

每間房間都能容納兩個人使用
或許有人會問
哪裡盥洗呢?
在奧地利的公園都有提供廁所跟淋浴間
因此這構想的原始目的只是提供睡覺用
非常適合背包客使用

這種創意
不單在於使用涵管當作居住空間
連經營的方式都讓我讚嘆
若是構想失敗
還能回復到原來的排水用途
一石二鳥之用

或許台灣也可以在廢棄的涵管空間
找到提供遊民居住的方案
既然都有遊民親身示範
或許
這代表未來也許是一個可實行的社會福利吧

旅館訂房資訊: Das Park Hotel Website

留言

熱門文章